首页 > 动态 > 行业动态

植骨的材料分类与作用机制

来源: 发布时间:23-02-23

efc4f32431557c43e1d3e851d1248890_20180516_161948.jpg

植骨是种植医生常常需要涉及的手术。牙周炎会导致牙齿周围牙槽嵴高度下降;拔牙后的自然愈合也会导致牙槽骨的吸收。当种植区域骨量减少无法支持种植体,将无法保证种植体植入正确的方向和深度。种植体植入的三维位置如不正确,将导致修复假牙无法在方向和形态上与口腔其他牙齿保持协调和美观。因此当骨量不足时,需要植骨以增加骨量,保证种植的完成和修复的效果。

d45ccae8b248193e4dfea6874b23307e_20180516_162016.jpg

图 1:牙周病和拔牙后牙槽骨的吸收加大了种植的难度


植骨材料的来源


植骨材料最常见的分类是以来源区分,分为自体骨、异体骨、异种骨和非骨移植材料。


1. 自体骨:植骨材料取自患者本身,可以取自种植手术中预备时收集的骨碎屑,也可取自身体其他部位。研究显示自体骨具有骨生成能力,也可避免排异反应。缺点是自体骨移植物的过早吸收的风险较大,移植结果不易预测;其他部位取骨增加了患者的创伤。


2. 异体骨:来自其他的健康捐献者,有新鲜冷冻骨和骨髓、冻干骨和脱钙冻干骨。异体骨的提供者必须经过严格的健康筛选,骨也必须经过冷冻、辐射或化学方法处理,消除其抗原性,并消除可能存在的病毒等感染造成疾病传播的危险。与自体骨相比优点是骨源丰富,操作简单,不必另开创口取骨。脱钙冻干骨暴露了骨基质中的骨形成蛋白,可诱导成骨细胞的发育,临床上骨再生效果优于冻干骨。


3. 异种骨:来自其他物种的骨。例如对小牛骨进行特殊处理后,只留下无机成分的支架结构。

 

4. 非骨移植材料: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医用硫酸钙等。这类材料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不引起任何炎症反应和排异反应。

 

植骨材料的作用机制


根据移植之后的作用机制,我们又可以把材料分为慢吸收和快吸收两大类。

 

1、慢吸收材料

慢吸收移植材料植入后会长时间甚至永久的存在于人体中,移植颗粒产生骨整合效应,与新生成的骨组织直接接触。这些材料来自去除有机物质的其他物种的骨和合成的羟基磷灰石。移植材料在体内长时间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且作为新骨长入的支架。


以牛骨作为植骨材料的技术已经被充分研究,并广泛投入市场应用。实验显示牛骨移植颗粒在皮质化的过程中合并形成了圆顶形的皮质骨桥,封闭牙槽窝上方;而未经移植自然愈合的牙槽窝会形成一个更窄,形状更不规则的皮质骨杯。研究也发现少部分植骨后的牙槽窝没有显著体积保存效果,如同未经植骨自然愈合的拔牙创,表明植骨有一定的失败风险。具体的风险数值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得到。


组织学实验显示拔牙窝内的移植材料延缓了愈合进程。未经植骨的拔牙窝内血凝块成骨时间大约为 3 个月,而有植骨材料的拔牙窝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用慢吸收类材料植骨的患者要适当延长治疗时间,建议最少观察 6 个月后再进行种植手术操作。


2、快吸收材料


包括β-磷酸三钙、医用硫酸钙,可以在体内快速的吸收降解。快吸收材料影响成骨的机制是在降解的过程中释放矿物例子(钙、磷等),这些离子是成骨的直接原料,可直接用于成骨,促进植骨区域的骨形成。β-磷酸三钙可积极影响早期成骨,但是在植入 2 周后会一定程度上延缓新骨的发育成熟。这可能因为部分未被吸收的材料成为了新骨长入的物理屏障;也可能因为不断降解引起的局部离子浓度过高,反而对成骨有不利影响。


医用硫酸钙在植入后的 1~2 周就可被机体完全吸收,因此不存在延缓愈合的问题,可加快成骨和加快软组织的愈合。


快吸收材料的降解速率较快有利也有弊,虽然不会延缓愈合,但是由于不能长时间的为成骨提供一个三维空间的支架,牙槽嵴保存的效果不如慢吸收材料。

 


本文章转自网络仅供交流,如有侵犯请与本司联系删除


  • 全国咨询热线: 021-50273428

  • 联系邮箱: group@yapengbt.com

  • 联系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汇庆路366号3号楼

Copyright © 2022 上海亚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7054415号